• 3
  • 1

版权信息

地 址: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西翼  
电 话:0531-86910650(综合部) 邮 箱:ghjghy1380@jn.shandong.cn
版权所有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鲁ICP备09094913号

认证

喜报|我院获2022年度全市机关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

作者:
来源:
2022/12/11
浏览量:

       “党建与业务融合”是我院近年潜心探索的课题。规划一支部在章丘石子口村规划实践中,坚持问题导向,提升规划内涵,与村党支部一起创新形成“五个一”举措,归纳提炼出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乡村规划四项模式,收到了良好效果,规划2022年1月被选入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。
       近日,在全市机关党建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中,我院张飞、李婷婷主笔的《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研究——“规划师下乡”在石子口村的实践》被评为一等奖,为局系统党建工作争得了荣誉。
       “党建与业务融合”,我们在路上,大家一起加油!


       附:党建课题调研研究成果原文《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研究——“规划师下乡”在章丘区石子口村的实践》


关于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研究——“规划师下乡”在章丘区石子口村的实践


       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是国家级森林村居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、省级传统村落,属于特色保护型村庄。村庄户籍人口656人,193户,村域面积2.32平方公里,以农林用地为主。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是齐长城历史文化廊道重要节点,生态环境优美,村庄为山区典型的石屋建筑群落。近年来,村庄实施“旅游+扶贫”的措施,村委与企业人才携手,以石屋民宿为主体,初步构建起涵盖食、宿、购、游一体的旅游体系,贫困村演绎山村“嬗变”成富裕村。2020年按照省自然资源厅《关于实施村庄规划精品工程的通知》要求,市规划院参与全省村庄规划精品工程,选择石子口村作为示范村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。市规划院坚持党建引领,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,规划一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主动靠前服务,开展“规划师下乡”活动,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,摸清短板、盘清问题,通过“五个一”齐发力,着力打磨实用性村庄规划精品,打通堵点促“蝶变”,规划编制完成后,继续深化“规划师下乡”活动,通过共建乡村展览馆、开展乡村发展研讨会等工作,持续跟踪村庄规划实施落地情况,与石子口村百姓齐绘乡村振兴新画卷。
       一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挖掘制约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
       “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”。村庄编制之初,市规划院成立由支部委员牵头,10余名技术水平高、专业性强、经验丰富党员组成的规划师队伍,深入一线开展调研。市规划院党支部与石子口村村支部共同搭台,组织党员干部、乡村干部、乡建企业党员等广泛召开群众会、民情恳谈会等,将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、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相结合,主动靠前服务,把党旗插在调研工作一线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全面做好村情民意分析,与群众共同讨论商议,摸清群众的所思、所想、所盼、所求,以“线上+线下”等多种方式把脉村庄发展,凝练村庄特色,研判村庄存在薄弱环节。
       (一)存量发展意识较薄弱,村庄内涵式发展待加强。村民对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,尚未形成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保护发展理念,仍有大规模扩张发展的思想倾向,现有村庄建设用地较为粗放,对存量建设用地挖潜不足,对存量用地的发展策略尚显不足,以存量优化为重点的发展理念尚未形成。在今后工作中,一方面通过完善村庄中部设施配套倒逼分散的、居住环境不佳的居民点逐渐向中心聚集,以“增”促“减”,向存量要增量,另一方面腾退低效建设用地和闲置用地置换等方式促进减量。
       (二)丰富资源尚缺乏系统引导,与高品质生活要求有距离。石子口村群山环绕、景色秀美,村庄肌理自然有机,空间发展基础良好,但尚未形成有序的空间体系,空间序列感和吸引力不足,缺少系统梳理和高质量引导,需对村庄进行全域全要素的精细谋划,优化村庄发展格局,为村民生活和旅游发展提供高质量、高品质的场所空间。
       (三)产业链条不够完善,与高质量发展有差距。村庄旅游渐成规模,旅游发展仍在起步阶段,以观光游为主,休闲游、文化游较少,产业体系薄弱,旅游项目单一,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不足,村庄一二三产业尚未形成发展合力,核心品牌竞争力未形成,村庄发展的持续性、延展性、韧性仍有不足。
       (四)村民对村庄历史认知不足,缺失精神家园。村庄发展过程中,对村庄的人文历史、发展历程等缺乏系统性认知,村庄发展历史缺少凝练、总结和展示,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缺少空间载体,致使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热情不高涨,精神家园没有完全建立起来,村民分享村庄发展的红利还不充分,需要进一步强化村民主体责任,工作过程中要“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”,形成强大发展合力,强化村民归属感和荣誉感,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,真正成为石子口村的“当家人”。
       二、“五个一”齐发力,打通堵点促“蝶变”
       以“突破一项政策瓶颈”“打造一个公共文化轴”“形成一套产业体系”“共建一处精神家园”“拧成一股振兴干劲”的五项举措为着力点,以石子口村村庄规划为指引,推进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。通过做好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、提高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等,在让村民致富增收的基础上,提升乡村振兴路上的幸福指数,将振兴“蓝图”变成现实“图景”。
       (一)突破一项政策瓶颈。响应国家政策,进行政策创新,积极开展存量挖潜工作,结合石子口村利用老破宅基地发展民宿的发展特点,探索85处宅基地的功能置换与更新,在村庄老宅集中的区域布局村庄游览接待用地,引导村庄集中布局民宿建设,近期以宅基地租用形式进行发展,远期可在村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前提下,结合集体经营性用地上市相关政策,进一步释放土地价值,通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。
       (二)打造一个公共文化轴。采用“点状触媒”和“设施提升”策略打造带状公共空间,规划齐长城博物馆、石村剧场等设施,充分发挥激发与引导作用,将最重要公共节点由村委会让位于旅游接待中心,充分发挥集聚作用,丰富旅游路线,引导设施提升,形成村庄南侧“以点带线”的公共空间轴带,共创乡村新图景。同时,针对传统村落特点,明确村庄风貌管控要求,突出地域特色,明确“层峦叠翠、古韵石屋、秀美山村”的整体风貌,对石屋建筑提出引导要求,塑造高品质生活场所。
       (三)形成一套产业体系。在宏观层面,整合资源,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,山水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,实现共游、共融、共进,打造“山”“河”“湖”“村”串联的旅游线路。在村庄层面,整合利用闲置宅基地,发展石屋民宿、农家乐、研学基地和乡村剧场等项目,通过生态资源、历史文化和农业景观深度融合,促进三产融合发展,旅游从村庄走向村域,打造以石为韵、以山为景、以文为魂的旅游品牌,发展为高品质度假休闲生态文化体验基地。村庄规划批复以来,原村委会改建为旅游接待中心,进一步强化旅游接待能力,在村庄东南侧修建生产路,建设村庄与齐长城的旅游小火车,将村庄游拓展为村域游和区域游,同时将农事体验、生态体验产品化,促进村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       (四)共建一处精神家园。村庄规划批复后,支部继续深化“规划师下乡”党建共建活动,通过共建乡村展览馆,让村庄发展追溯有源。以“阵地”提效能,对现有会议室进行复合利用,实现集约化空间布局,夯实硬件基础,将石子口村历史以丰富的图画形式展现出来,打造一处生动的文化资源长廊;以“故事”绘图景,通过搭建“渊源、奋进、传承”三个板块,讲好村庄“过去、现在、未来”三个历史空间故事,生动展现石子口村在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的历程,增加村民的荣辱感和归属感,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;以“实绩”谋未来,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,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村庄融入其中,通过呈现村庄发展历程、发展特点、发展思路、取得成就等,让村民在村庄的奋进历程中汲取提升精神文明的智慧,形成文化认同感,富足精神生活。
       (五)拧成一股振兴干劲。将“规划师下乡”党建共建活动常态化,送智到基层,赋能乡村振兴,院乡村规划师团队与村庄建立常态化机制,采用“村民主体、上下联动、多方参与”的方式,通过讲座、座谈会、主题研讨会等多样化形式开展党建共建活动。邀请村民、村委、企业、齐长城专家、产业发展专家、政府多方联动,共同研讨乡村发展问题,并建立由村委、村民、街道、乡建企业、艺术家、民间艺术团体、规划师等组成乡贤组织,共同谋划村庄发展,共同制定近期建设实施项目,对村庄规划、村庄建设、保护与利用等提出意见建议,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通过一系列常态化活动的开展,进一步提升村民发展的自主性,提升石子口村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。
       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中,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,以规划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好乡村规划,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,获得两项国家级荣誉,取得较好成效。一是助力村庄产业发展和生产力提升,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。村庄规划批复以来,石子口村运用生态优势,将自然环境作为天然生产力促进转型升级,高质量发展旅游,按照规划增加4处民宿院落计22间房间,进一步加强了民宿承接能力,年末统计村集体收入增长20%,并荣获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称号。二是提振乡村精神文明“精气神”。切实发挥乡村展览馆等硬件设施作用,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得到提升,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辐射带动作用,部分乡村特色逐渐成为“网红”打卡地,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,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“双提升”。三是规划成果得到国家部委肯定。石子口村村庄规划2021年7月获批,2022年1月获得自然资源部第一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,成为济南市唯一一个乡村领域的入选案例。
       三、打造党建与业务融合乡村规划新模式
       市规划院坚持党建引领,以本次村庄规划为契机,深化市直机关工委“上一线、察实情、练本领、促发展”群众工作教育实践活动,在探索中总结提炼出四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乡村规划新模式。
       (一)打造“工作一线党旗红”模式,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市规划院通过选派支部委员牵头的专业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,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,让当地群众的思想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,参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。规划编制过程中以及后续实施跟踪中,规划师们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,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让党员干部想在一线,干在一线,把作用发挥在一线。
       (二)打造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”模式,俯下身子在广袤大地上深耕细作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从实际出发,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详细规划,规划师们从空间治理视角出发思考规划及发展问题,将每一寸土地规划的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助力村庄可持续性发展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,发挥“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”合力,充分与村委、街道办、区直部门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省自然资源厅进行调研对接,多次汇报村庄规划编制情况,集中研究解决村庄规划编制中的矛盾和问题,建立了政府领导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、多部门协同、村民参与、专业力量支撑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局面,保障了村庄规划的有序推进和高水平编制。
       (三)打造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模式,以群众的满意度衡量我们的生产力。市规划院党支部与村支部共同搭台,组织党员干部、乡村干部、乡建企业党员等广泛召开群众会、民情恳谈会等,全面做好村情民意分析,与群众共同讨论商议,把“为人民规划城市”理念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实践,让广大村民积极建言献策,发挥“当家人”作用。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,通过党建共建的多种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,了解百姓真实诉求和想法,增强村庄规划的实用性,符合村庄发展实际,便于农民实施落地,进行政策宣讲,制定配套技术文件,用以指导村庄实施建设。
       (四)打造“把经纬热土建成永固的党建阵地”模式,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走向纵深处发展。村庄规划批复不是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结束,而是新的开始,今年以来“规划师下乡”党建共建活动继续开展,支部进一步以主题党日、专题研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,一步步助推村庄规划变为村庄现实,持续跟踪村庄规划实施落地情况,与村庄共建乡村展览馆,继续与村民齐绘乡村振兴新画卷,把经纬热土打造成永固的党建阵地。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:“要处理好党建与业务的关系问题,要围绕中心抓党建、抓好党建促业务,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、一起部署、一起落实、一起检查,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、在实施中相互促进。”通过规划师下乡石子口的成功探索,市规划院用行动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想,坚持“为人民规划城市”理念。市规划院将运用好本次党建调研成果,培育更多的党建引领规划工作案例,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。

关键词: